第二十六章 - 《整形日本》/湯禎兆著/Enrich Publishing出版 得悉這一本書出版,是因看了曾在第二十一章介紹的《度日娛/愚年》作者覃san的blog而知的。買回來時還是2006年的11月初,後來常常將在地鐵看書的時間,變成拿著PPC睇下發達野,拿著書本在手的時間真的少之又少。卒之花了1個月,才看完上一章介紹的《東京生活意見》。而這之後好快又過了2個月,終於看完和《東京》同日買回來的《整形日本》。 很早已看過湯sir的書(但沒有買),那是寫日劇的書,究其原因,可能因為某一友好人士寫同樣的書,不用花錢買,還有簽名送贈,哈哈! 這本書是湯sir對日本文化的分析,例如:otaku、parasite single、電車男、秋葉原的轉變、手電文化、高齡社會等等,當中不少章節輔以相關的日本電影比較,而文末亦有和相關的香港情況作出比較。好可惜,近年我也有看日本電影,但並不是看了很多,於是凡是章節內以援引電影為例(如《東尼瀧谷》、《戀之門》、《少年馴象師》、《死亡筆記》、《迷失東京》...(我變了日本電影out霸了!),我都看得不太投入。 不過,若是喜歡到日本自助旅行的,當看過這一本書的日本和香港的社會、人和事比較,他日再次出發到日本旅行,定必體驗更多。 對我來說,書末談及「高齡社會」和「下流社會」最為吸引(可惜篇幅較少),亦剛好早幾天在報紙上看到提及書中的「堅尼系數」(反映社會貧富懸殊差距的數字),這兩方面對於香港人要更加要深入認識,今天的香港社會境況,部份已朝日本社會這個先例而行(無論在經濟、社會結構等),真的要多認識、早認識為妙呢! 2007.01.23 |
第二十七章
- 《溫柔的日式生活》/平野惠理子著/林佩儀譯/木馬文化出版 這書的副題是《增添生活色彩的趣味風俗》,查實無論是日本、中國、台灣,又或是香港,沿自農曆(書中稱農民曆,亦即我們亦常說的舊曆)有很多相似甚或相同的地方,理由相信是這幾千年來的文化交往的結果吧! 書中以四季分類,春夏秋冬,首先的當然是新年。但日本人的新年,至改用西曆後已變成1月1日了。作者在此介紹了新年的擺設,如鏡餅、松枝,還有初夢(即夢見富士山、鷹和茄子)和寶船圖。除此以外,作者還會介紹一點應節食品製法,如七草粥和年榚紅豆湯。 在每個季節,作者都寫了幾個節令或節日的裝飾和過節的方式,如女兒節、春分、八十八夜、端午、七夕、秋分、豐收祭、冬至和跨年喬麥麵等等。簡單的文字還附上手繪圖,感覺真的很溫柔呢! 書末附上日本的廿四節氣和華人世界的廿四節氣比較(可惜後者應是台灣譯者加上的,所以都以台灣的節令過節方式介紹)。 看罷全書,其實最精彩的是後記。在書中,作者多番提到書內所寫的過節方式是她自己的作法,是融合了傳統和現代生活而來的一個簡約版本。而在後記,作者告知原來她知道日本習俗活動的消息來源,往往是她在家中工作時聽美軍的電台(AFN)的節目「What's happening outside the gate」的介紹而得知的,她自己也說有點矛盾。 在香港,很了解傳統習俗的人著實不多,大部份人都只是人做我跟著做的。要是找個很深究傳統習俗的,實在不易啊!最近在書店,看過一本由何耀生著的《香港風俗及節令文化》(即第十七章 - 叮叮!電車之旅》的作者),但習俗不是一人就能傳承的,大家也要努力去保存啊! 2007.02.18 |
回目錄 |